导语
凝心聚力强思想,创新融合促发展,以美育人铸品牌,锻造过硬主力军。
——文化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基本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34人,正式党员28人,预备党员6人。其中学生党员33人,教师党员1人,为正式党员。学生党员中,培养班正式党员9人,预备党员3人;毕业班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3人,共有18名入党积极分子。2024年9月,本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本支部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由高竞楠(支部书记兼纪检委员)、王仁静(组织委员)、周聪聪(宣传委员)三名同志组成。
支部始终以“思想建设”“学风建设”“文化美育”为核心,推动党建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两年来,支部荣获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主题党日活动和微党课多次获校级奖项,展现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工作实绩
一、以思想铸魂为根基,锻造理论学习“先锋队”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1+1”讲授模式(支委领学+党员研讨)开展专题党课15场。组织党内法规读书分享会7次,党员撰写学习心得250余篇,形成“学-思-悟-行”闭环,切实提升政治觉悟与纪律意识。
(一)文化浸润:感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支部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市大运河博物馆及“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开展“以美育人强党性 廉正清风守初心”党纪学习教育实践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首站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支部成员依次参观了山体阅览区、元宇宙体验馆、艺术文献馆和非遗文献馆等特色展区。元宇宙体验馆的沉浸式数字技术让党员们惊叹不已,艺术文献馆的珍贵藏品让大家流连忘返。特别是非遗文献馆中展示的传统工艺精品,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党员都找到了与自身研究的契合点,引发了热烈讨论。
随后,支部前往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通过专业讲解和实物观摩,党员们系统了解了这条千年水道的历史变迁。从隋唐时期的开凿,到元明清的繁荣,再到新时代的保护利用,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在"运河上的中国"主题展厅,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让党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图1: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员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合影
(二)清风廉行: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实效
在“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支部开展了专题党纪学习教育。首先支部书记领学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典型案例重点解读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六大纪律要求。讲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学生实际,获得党员们的一致好评。
随后进行的知识问答环节将学习推向高潮。通过抢答、必答等形式,党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党纪知识。特别是结合大运河历史设计的廉政考题,如"从大运河工程看古代廉政建设"等,既检验了学习成果,又深化了文化认知。
(三)活动成效与启示
该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创新了教育形式,将静态学习变为动态体验;二是深化了教育内涵,实现文化熏陶与党性锤炼的双重目标;三是强化了教育实效,通过互动参与增强了学习效果。
党员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三是学习与体验相结合。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将继续探索创新教育形式,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为培养新时代合格党员贡献力量。

图2:支部成员在“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合影
二、以创新融合为突破,打造党建育人“新范式”
立足学科特色,探索“党建+美育”实践路径。
(一)联学共建学党纪,以美育人促发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日活动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党纪学习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24年5月23日晚,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携手金融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金融学院23级金融学硕党支部、统计与数学学院23级学术硕士党支部、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共同举办了主题为“联学共建学党纪,以美育人促发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日活动,将党纪学习教育与文化遗产创新结合,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支部间的交流合作;同时以敦煌纹样为切入点,通过引入美育课程,探索文化自信建设的新路径。
1.联学联讲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求索学社宣讲团团长陈正以《百炼成钢:党的纪律建设历程中的那些“第一”》为题,回顾了党的纪律建设历程,从“铁的纪律”的提出到第一部党内法规的诞生,展现了党严明纪律的红色基因,强调了纪律建设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意义。
我校金融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乔彦祥以《大国重器擦亮中国名片,条条大道通达锦绣人间》为题,以中国铁路发展为例,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青藏铁路到中欧班列,展现了铁路建设在区域协调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激励青年学子投身国家战略,践行财经报国使命。
我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皮福玲以《乘“数”而上,以“新”促“新”》为题,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强调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呼吁青年党员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三场宣讲分别从纪律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创新角度,深化了党员的理论认知,激发了使命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活力。

图3:开展“联学共建学党纪,以美育人促发展”联学活动
2.以美育人
我支部党员茅嫣薇以《寻心归处,相愈敦煌——创新传统文化,共筑文化自信》为题,开展了一堂生动的美育课程。她以春晚节目《年锦》为引,带领同学们探索敦煌纹样的艺术魅力,详细讲解了不同历史时期敦煌藻井纹样的演变,并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艺术疗愈机制。她指出,敦煌纹样因其规律性、对称性和丰富色彩,具有舒缓压力的独特效果。通过实践环节,同学们掌握绘画技巧,大家在艺术创作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图4:开展“联学共建学党纪,以美育人促发展”美育实践活动
此次专题党日活动不仅是党员们对党纪学习教育的一次深入探索和实践,也是对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的新尝试,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党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加强了不同院系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们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通过美育课程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了党员们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达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良好效果。

图5:开展“联学共建学党纪,以美育人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经验分享
一、坚持思想引领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一)创新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效能
支部着力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采用“支委领学+党员研讨”的“1+1”模式,由支委成员先行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重要会议精神及党章党规党纪,精心准备领学提纲;党员结合自身理解和专业背景,围绕“时政热点+文化”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碰撞思想火花。2023学年至今,累计开展高质量专题党课15场。
(二)强化内化转化,促进知行合一
要求党员在每次学习后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累计达250余篇。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党员轮流分享学习感悟,交流思想困惑,在相互启发中深化理解。通过“学-思-悟-行”闭环机制,将理论学习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行动自觉,切实提升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融合专业特色,拓宽党建路径
结合专业特色,以联学共建、非遗文化创新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党建+美育”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学科实践深度融合,拓宽党建视野,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提升教育实效。同时,促进跨学科交流,形成特色品牌。
积极打破支部壁垒,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党支部联合举办“党日活动。通过跨学科的理论联学、专业联讲、活动联办,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党员视野,激发了不同专业背景党员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