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犹带一丝清冷,一碗暖暖的米粥唤醒又一天的居家生活。打开手机,熟悉的提示红点准时于八点钟出现在眼前,“财宝儿战疫日记”也似米粥般,温暖地陪伴着疫情下cufer们的居家生活。
2020年1月29日傍晚六点二十分,一篇名叫“财宝儿战疫日记”的漫画推送于“中央财经大学”微信公众号推出,让人眼前一亮。此后每天,都有不同的漫画被准时推出,至今已有四十余篇规模的系列推送。
该系列推送通过漫画的形式,将中央财经大学吉祥物“财宝”作为漫画主角,以当天抗疫进展及同学们的居家生活为主题,向同学们宣传防控知识、发布学校政策,自上线以来,获得了众多好评,成为许多居家师生每天期待的一道抗疫“特别餐”。
本期推送,文传菌邀请到了该系列主创团队的部分成员,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

图片一:“财宝儿战疫日记”1月29日第1期推送
“疫情就是命令,宣传就是使命。中财大作为我们的“家”理应为大家树立主心骨!”
2020年的春节不复往昔的热闹,空荡寂寥的街道,惟闻寒风独自回荡空响。浓浓的年味被肆虐的新冠病毒驱散,也给了人们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新年开场。疫情的严重性广泛且及时地被社会所了解,学校也和其他部门单位一样,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第一时间开展防疫工作。在中央财经大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宣传教育专项工作组迅速吹响战“疫”宣传号角,希望师生发挥优势特色,为抗疫加油鼓劲。学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希望文化与传媒学院给予专业支持。学院党委大力配合,推荐指导教师。经过各方努力,“财宝儿战疫日记”于2020年1月29日正式推出。“财宝儿战疫日记”由学校宣传部总体负责,把握主流方向,及时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并为中财师生提供有价值的抗疫信息。同时本着尊重“财宝儿”原创设计师的理念,中央财经大学吉祥物“财宝儿”的设计者、文传学院视传16的赵涵溪同学也最先被宣传部邀请到参与本次系列推送,与校报美编张静逸老师共同承担最初的画稿设计任务。
2月15日,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作为主力设计以及唯一艺术指导团队,正式加入到已经如火如荼正在稳步前进的“财宝儿战疫日记”系列推送小组,为该系列推送的制作加持强大的专业力量。

图片二:“财宝儿战疫日记”2月16日第19期推送
回想受邀加入该系列制作团队时的场景,学院艺术系李静老师和王昭老师讲道,“在加入之前我们就持续关注着《财宝儿战“疫”日记》的推送,在这个突发袭来的疫情当下,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现中财大师生风貌的心声是非常接地气且鼓舞士气的最佳宣传方式。我校师生学子来自五湖四海,而中财大作为我们的家,理应为大家树立主心骨,中财大的龙马公仔——财宝儿作为校庆IP形象,已深入中财人的心中。在纷繁复杂的媒体报道中,让“财宝儿”在这个特殊时期带领大家找到正确方向,展现中财学子的良好风貌再合适不过。”
简短的词句、熟悉的形象,不仅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同时也让大家明确知法守法的重要性,用温暖鼓舞着中财学子们在这段“非常时期”的战“疫”中,保持信心,珍惜这段意义非凡的学习经历。肩负着如此使命,老师们带领着文传学院视传专业的同学们亮剑出征,用手中的妙笔丹青助力“抗疫”。
“就像一个和谐温暖的小家庭一样,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也给了我更多创作的动力。”
一篇推送的制作实际并非易事,系列推送更要保证每日更新,高负荷的工作量加及时间上的紧张愈加要求团队要有明确高效的分工并要保障作品库的“库存”量。于是,负责老师引领整体方向、专业老师指导创意作品、同学们进行每日创作的工作模式便在高强度的压力下诞生。
一篇推送的制作从设计文案开始,成员们首先在工作群中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确定主题后,将给创作者预留一定的设计时间。当初稿形成后,需要创作者将其作品提交到工作群进行画面、文字等相关内容的二次讨论。如果一稿通过即可提交,进入“作品库”备用,否则还需进行二稿、三稿的修改与调整,直至作品达到要求。所有的一切都要求着团队成员们严格遵守规定的时间节点、画面画风要求,而“作品库”也必须有一周的完稿库存量备用。
压力虽大,作为艺术指导的李静老师和王昭老师却丝毫没有降低对同学们的艺术要求。两位老师向文传菌讲道,对同学们创作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视觉风格以及创作主题上。在创作主题上,“财宝儿”要始终为我校师生做好绘画宣传的正确领航人。在视觉风格上的要求为以下四点:第一,延续宣传部提出的“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设计方向,突出财宝IP;第二,作为设计的主人公,“龙马”公仔的形象必须要保证统一、细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风貌;第三,在用色、细节刻画、信息的处理、文字样式保持一致性;第四,按时在微信群中发布作品以便讨论,并预留修改的时间。

图片三:赵涵溪 视觉传达设计16

图片四:赵涵溪 视觉传达设计16
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包干到人”,每人负责一天的创作,包括主题的确定、文案的撰写以及最终画稿的呈现。此外,大家也会查阅日历,在特殊节日,如“植树节”、“女神节”等节日也会进行针对主题节日的设计,使推送内容更为丰富多样。而遇到特殊新闻时,时效性就会显得尤为突出,“财宝儿战疫日记”的主题也会出现临时增补或替换内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就会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繁重的任务下,高标准严要求的团队指导老师们其实更像是推动同学们前行的风帆,帮助同学们劈风斩浪。赵涵溪同学讲道“老师们用严谨认真的态度,给予了制作同学很大的帮助,经常在群里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来源。大家自行创作之后由老师们提出修改建议,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最终作品。”从创作、交流指导、修改、编辑、整理再到最终推送,小小的微信群凝聚着师生们对国家的深情以及无限责任感。

图片五:赵涵溪 视觉传达设计16
同学们一笔一画的努力也被老师们所看到的。在谈及团队中的同学时,老师们无不展露出满心的骄傲与自豪。李静老师和王昭老师坦言道其实在最初接受邀请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团队人员的组建和创作的时间问题。
尽管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可以发动,但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就业、毕业创作等事务和压力,有效时间不够。大三的同学们在线开课后,会有大量的专业创作,尽管前期加入没问题,但后期可能力量不足。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同学责无旁贷的成为“财宝儿战疫日记”的设计师主力。

图片六:郭庆霖 视觉传达设计19

图片七:李玉茹 视觉传达设计18
相较于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们,低年级的同学们似乎在大型绘画任务经验上略有欠缺。但当老师们在微信上甫一发出号召,便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在寒假中紧急组建的团队虽大部分成员为低年级同学,但丝毫没有让老师们失望。团队在组建、磨合、推进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貌。在团队组建初期及创作后期,同学们都不辞辛劳每天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创作工作。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也表现出了对专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自编、自画完成相应的创作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积极与老师们进行沟通,不断调整与再创作,力求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只能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情况下,既保证推送漫画主题的延续性,又保证绘画风格的一致性,同学们的这些表现都显示出他们的热心、积极以及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抗疫责任的一份担当。

图片八:何小雪 视觉传达设计19

图片九:杨涵 视觉传达设计19
师生有效的沟通机制带来的是良好的创作氛围,尽管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个可爱的团队在巨大的创作压力下,依旧心怀温暖,彼此团结。视传19级的何小雪同学作为大一年级的同学,在最初加入团队时实际上倍感压力,她讲道,“同学们画得都超赞,所以也许在对比中会有一些压力。”但学姐们和老师们的鼓励却始终帮助着她不断克服压力。“对我来说,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曾向一位老师询问我画风的问题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推送,但是她肯定了我,并且鼓励了我继续做下去,到后期的时候我发现我也可以做的很好,我很感谢她!”每个破茧成蝶的过程难免伴随着压力与迷茫,但当展翅的一瞬,看到的是光芒随行的耀眼绚烂。“最大的收获就是感觉自己比之前更自信,这种精神上的自信让我对于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然后就是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感谢有很多人都给我帮助,并且鼓励我,让我可以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更加自信的往下走!”,何小雪同学笑着说道。
赵涵溪同学讲到这个温暖的团队时说道“感觉每天都在进行一些专业上的或者思路上的交流,共同探讨战疫日记,就像在分享彼此各自真实的生活,然后一起去面对这个困难时期,就像一个和谐温暖的小家庭一样,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也给了我更多创作的动力”。

图片十:李宜真 视觉传达设计18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群里的消息一条又一条地蹦出,画板上的画稿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将最后一缕色彩绘上,她长出一口气,疲惫的眼中又带着欣喜。
绘画制作同学通常选择一人独立完成,斟酌敲定人物造型、反复修改草稿、挑选匹配的颜色、留心绘画的小细节,一点点融入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创作。
视传18的李宜真同学在该系列创作中收获成长了许多。相对自由的主题选择给了她和其他绘画同学很大的发挥空间,对于作为画手的她而言,这使得绘画工作变得更加快乐且自由。用自己的热爱,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偶尔会为造型和创意苦恼,但每当一幅完整的作品呈现出来,总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虽然任务很累,但感觉自己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也特别骄傲。”
微信上传来新鲜出炉的画稿,作为负责公众号运行的值班编辑,她第一时间便登录公众号后台,将画稿编辑,设定推送格式,仔细确认过推送的各项细节,这才放下心来。绘画同学的辛勤成果,一定不能在最后的环节被辜负。

图片十一:王雨婷 新闻学18
作为财新社新媒体部门的成员,新闻学18的王雨婷同学也参与到了“财宝抗疫日记”推送的制作过程中。在“中央财经大学”公众号的运行中,她同时负责财宝和心理健康板块,因此也更加洞悉“财宝抗疫”这一主题对心理健康的导向作用。王雨婷同学讲道:“公众号作为校园信息的窗口,担负着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疫情状况、学校政策的任务,财宝抗疫日记系列推送虽然短小,但是却用最直观简洁的形象,陪伴大家的宅家生活。”
“虽然任务很累,但感觉自己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也特别骄傲。”王雨婷同学如是道。
“财宝儿战疫日记”在疫情期间每日陪伴,不知不觉已经做了四十多期,就像一部小小的纪录片,讲述疫情期间同学们的日常活动,密切关注着学校和学院大家庭的点点滴滴。

图片十二:“财宝儿战疫日记”3月14日第46期推送
“总得来说,财宝儿其实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种精神,它是积极向上的,无所畏惧的,勇于拼搏的,就像中财的莘莘学子一样,代表了祖国的未来,所以战疫日记无论是节日主题,还是生活日常等主题也好,就是时刻在提醒我们自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有强大的乐观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肩,共同抗疫,静待归期。”赵涵溪同学最后讲道“坚信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让我们一起宅家抗疫,共渡难关!还有就是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我们战疫日记,记得点个赞”。
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梦想,作为这个国家的青年人,理应心有大我,与身边远方的人们同生死共患难,与祖国唇齿相依,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走向为国为民为天下的大我,不懈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份东方式浪漫浸润了千古的风韵,依旧告诉我们,面对灾难困难,我们或许不能做到冲锋一线,但是,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能贡献出自己的光与热。
未来不一定会岁月静好,但当我们努力发光发热,必定会有春花灿烂时刻,归来自在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