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NEWS

学院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2025-03-11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是新时代中国奋进航程上新的重要节点。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3月10日、11日胜利闭幕。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决胜“十四五”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3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春风浩荡,奋楫扬帆。中财大文传学院师生对全国两会保持热切关注,对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充满信心。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适逢学院党委和各党支部集中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党员深刻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聚焦两会中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文化产业等话题,多维度热议两会,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围绕中心大局畅谈对国家、学校、学院和自身未来发展的期待。

学院党委书记李爱民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首次全国两会,我特别关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和文化的表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我们要围绕“两会”作出的最新部署,立足学院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要求做好学科和专业建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依托挂靠学院的研究基地做好智库服务,为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提供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院院长刘双舟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立足学科特色,积极探索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学院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学院将聚焦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加强文化与传媒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升科研水平,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宗娅琮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全面收官、“十五五”谋划布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光明前景,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时,我深刻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民生福祉、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更加坚定了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的信心。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既是祖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下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学术研究的时代脉搏,持续增强理论素养,提高政治觉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院副院长司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规划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其中特别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作为一名高校一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在未来的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中,我们高校一线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奉献,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学院副院长戴俊骋

2025年两会中关于教育强国的讨论,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党委组织员、工会主席张琳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24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提出了202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导向,总结了经验,明确了方向,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动力。作为学院组织员,将紧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以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的新路径。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悟报告内涵,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提高党性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党建与专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二者结合的新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践行初心使命;注重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等,以身作则,行为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报告理念,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新闻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庞云黠

最近的两会报道中,新闻记者纷纷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报道,包括进行前期资料梳理,协助完成采访提纲,甚至可以通过拍摄参与讨论现场的人大代表名牌,迅速识别所有代表,并完成相应的采访提纲制作。这次两会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AI技术已深度嵌入新闻生产全链条,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这场技术与专业的碰撞带来教学范式转型的紧迫感,更迫切地要求我们作为教师积极地融入这场变革。比如可以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程中增设AI工具工作坊,可以利用AI工具更好地进行大量趋势性分析,诸如分析“两会提案主题的流变”等。但同时更应该注意提示和引导学生了解AI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伦理风险与失真风险。

艺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昭

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在报告中提出了制定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投身教育强国建设,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教学结合,培养国家需要的前沿人才。同时在国家发展洪流中,我要不断开拓进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立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我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高校教师倍感振奋。报告对推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视让我充分意识到未来亟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路径上进一步创新,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大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与此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文系的课程教学在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思政内容,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奋斗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科技强国建设输送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能力的生力军。

学院团委书记高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绘制了清晰路线图。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我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切实履行好“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进一步推动共青团工作深度融入学院改革发展,以高质量共青团工作助力学院人才培养,以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院学生团委副书记雷翊君

作为一名党员学生干部,在学习上,我们要勤奋钻研,提升专业素养,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身为文传学子,我们更要发挥专业优势,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用创新的思维传播正能量。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服务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时代征程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我们对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中财大文传学院师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统稿:高璐 审稿:宗娅琮

   编辑:高璐 审核:李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