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昕宇,我院2014级新闻学(财经新闻)专业本科生,现实习单位为亚洲开发银行北美代表处。
About the organization
这周是我来到NARO 实习的第八个星期。虽然隶属于亚洲开发银行(ADB),但北美代表处(NARO)有着自己独特的工作内容和组织方式。成立于1966年的亚开行目前仍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地区性金融组织。大家脑补我国的“亚投行”,大概就能了解它的定位了。作为亚开行在北美地区的代表处,NARO的职能是通过参与同政府、智库和国际组织开展的会议,收集北美地区的前沿政策和议题,整理成报告反馈给总部,从而支持总部在北美地区的业务发展。
每年亚开行官网都会发布实习生的招聘通知,而在总部马尼拉的实习都是提供薪水的,地区办公室则各异(美国一般不提供)。同时总部的架构与世界银行也十分相似,能让实习生切身体验到多边银行的工作环境,在领英上可以看到许多国内的学生都申请到了。唯一的限制是,总部的实习生严格要求master。因为计划大四毕业后在美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以我在美国有办公室的国际组织的网站上把实习岗位基本上都看了一遍,最后投了NARO。这边推荐大家一个公益网站“Uncareer.net”,还有国内的“Hi-world”公众号,都会不定时发布国际组织的实习信息。
My path
出于个人兴趣,我从大三就开始留意国际组织的实习机会,也投递过联合国总部的实习职位,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申请人多为master学历,所以一般申请UN总部的申请人,尤其是本科学生都需要采取“海投”策略。
虽然一直想把大四下学期用在海外国际组织的实习上,但最终与NARO结缘也是意料之外。虽然 job description 上要求 master,另外一位实习生同事也是 Georgetown 的master,但我是妥妥的本科在读,所以大家一定要大胆尝试。
在经历上,由于在之前的实习中有过公共和私人领域合作的项目经验,而这刚好是多边银行的业务之一,所以在面试中成为了很好的话题。因为实习生需要参加会议,记录和写报告,对英语的要求不言而喻。另外,就个人而言,因为修了新闻和金融两个学位,所以能够胜任更多工作,这可能也是申请成功的原因之一。
申请成功之后会收到面试通知,然后进行40分钟左右的 phone interview。面试问题比较常规,但会详细问到选择实习组织和实习城市的原因(比如我当时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想来华盛顿原因)。面试官还会让你讲述一段你认为和这个实习申请有关的专业经验与你对多边银行的理解。
Working at ADB
和private sector 有着清晰的每日目标不同,国际组织的运营是围绕一个庞大的体系进行。就信息传达这一项来说,在华盛顿采写的报告每月会定期汇总发回总部,再传达给不同领域的研究组。整个过程都需要不间断的人力维持,常规性比较明显。在这样的组织实习,比较要求个人自主性,要独立争取感兴趣的任务。
我的任务之一是参与智库和国际组织的event 并在会后写 summary。工作内容虽然非常的 routine,但实习生和正式员工都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因为美国政府一直都是亚开行的最大出资方之一,任何的政策变动都会对银行有很大的影响。以上周特朗普政府最新预算报告与贸易决策为例,无论是美国政府的预算缩减还是退出TPP,亚开行都是利益相关方。
除了这部分工作之外,我还参与了另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话题的研究,那就是”一带一路“。因为 supervisor,一位此前在中国代表处任职的经济学家刚好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做研究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是有足够挑战性的,同时因为办公室没有现成的数据,需要你提出想法并说明需求,甚至独立去参与在智库的培训去使用数据库。
即使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不在公共领域,但这些日常工作从各个方面培养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
Life in DC
华盛顿的色调与《纸牌屋》如出一辙,冬天的路上,人们是清一色的正装和长款大衣,基调以黑或灰为主,透着政府和智库工作人员特有的严肃。作为“小朋友”,虽然这样的气氛显得过于正式,但能够很好的锻炼心理素质。比如说我已经慢慢习惯看到一屋子西装革履的外国人,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小实习生而害怕。
选择到国际组织实习,如果地点不在国内,则意味着你要在海外生活数月。这在心理上和生活能力上都是很好的锻炼。陌生的国度和城市,如何找到内心的平衡,如何在工作之余放松并结交新的朋友,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广阔的、等待被探索的领域。
Meanings
来国际组织实习的原因千差万别,有的考虑职业发展,也有像我这样好奇心使然的。每天的所见所闻都是大范围的事件和政策,尤其在华盛顿,最顶级的智库和组织的活动层出不穷。在这样半实半虚的big picture 下,我们其实更能反思个人所追求的价值和职业类型。事实上我也曾经疑惑过每天研究和思考范围庞大的事件与我们个人命运有何关联,甚至还问过两位在 World Bank 工作的朋友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
现在,实习期过半的我得到的最好答案是:做一块海绵,在这样的平台尽量吸收新的知识和能量。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大学阶段收获一份这样的实习,对个人的视野成长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