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先锋模范 Party building
首页 > 先锋模范 > 正文

文化兴邦强堡垒 艺心向党谱华章

——文化与传媒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2025-07-01

导语

锚定“党建引领、专业赋能、服务社会”航向,以文化人、承传正道,‘艺’心为民,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文化与传媒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基本情况

文化与传媒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共有27名党员,其中11名正式党员,16名预备党员;23名学生党员,4名教职工党员。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新路径,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作风优良、服务社会的党员队伍。曾获2023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二等奖、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优秀奖、学校首批“优秀党支部工作法”、学校第二批“亮点纷呈·比学共建”特色党支部活动等荣誉称号。

工作实绩

一、固本强基,筑牢思想根基

(一)强化理论武装,铸就政治忠诚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成员通过集中研讨共学、专家讲座联学、主题党日研学、专题党课领学、支部共建互学、知识问答竞赛等方式,形成“三学联动”机制,即支委带头学、党员集中学、小组研讨学,实现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全覆盖。此外,支部还通过“学习强国”、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等线上平台随时加强学习,支部党员在深学细悟中党性认识进一步加深,理想信念根基进一步夯实。

图1:党支部成员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严肃组织生活,锤炼党性修养

支部以党章为指导,“三会一课”不断提质增效,精心设计“第一议题”,紧密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确保学习内容紧跟时代。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严格关键环节,确保民主和公正。认真召开组织生活会与民主评议,指导党员结合思想和工作学习实际深入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团结,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图2: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与民主评议党员会议

二、先锋引领,凝人心聚合力

支部定期与支部成员见面谈心,及时了解需求,多种方式帮扶困难党员。支部委员进宿舍倾听同学心声,与支部成员一起包粽子、迎佳节。

支部党员在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0余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小米特等奖学金、学术科研奖学金。13人顺利保研。24人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鼎展书法等专业奖项。支部成员所在团支部、班级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十佳班集体、校双优班集体。多位党员在校院两级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组织中担任骨干,在学生中发挥引领作用。支部党员担任宿舍舍长期间,文明示范,所在宿舍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宿舍。支部党员作为学校招生宣传学生骨干团成员,参与本科招生办公众号推送、组织寒假回访、宣传文创设计,拍摄剪辑影像,为学校招生宣传工作贡献点滴力量。支部党员冯可欣以轮椅为翼、笔墨为剑,破命运桎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坚韧与担当,获得2025年榜样中财自强不息荣誉称号。

三、守正创新,激发支部活力

支部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实现党建与多方面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平台载体,党支部组织党员师生分批次前往北京农机试验站开展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围绕“乡村文化与农业特色”和“二十四节气”主题,创作了约496.3平米的墙绘作品,参与135人次。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烧酒巷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设计并绘制了10余幅、176.25余平米文化墙绘,参与73人次。同时设计村史典藏、文创IP,得到官方媒体多次报道。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幼儿园设计多幅园庆海报和18米长园庆画卷,与孩子们共同完成艺术创作,为校际美育合作添砖加瓦。党团班“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支部党员积极带动团员与班级同学共同进步,多个班级达到入党志愿书提交率100%,组织学习交流会、志愿服务活动覆盖百余人次。

图3:党支部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专业考察,支部组织党员师生前往广东东莞,开展为期四天“红色基因,艺术赋能”党员实践学习活动。支部将艺术审美教育贯穿实践全程,组织师生党员先后探访东莞可园、岭南美术馆,为支部艺术专业学生采风提供素材,激发创作契合时代需求作品灵感,洞察行业创新趋势,促进跨专业交流融合。走进当地高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该校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师生交流经验。参访VIVO集团总部,在生产车间见证国产手机从设计研发到精密组装的科技突破。在实地调研中,将党的先进理论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实践紧密相连,观察政策落地成效,了解行业发展最新趋势和企业实际人才需求,推动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的有效对接。

图4:支部党员实践学习参访VIVO集团总部

党建+科技创新,支部成员参与学校地图Q版(创业园)项目设计,Q版地图美观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学校迎新、校园导览等活动中,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在“挑战杯”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党建+校园美育文化,支部成员参与校园廉洁文化景观设计,连续多年参与学校录取通知书的设计构思,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设计出具有独特创意和艺术价值的录取通知书及延展配套文创产品,受到新生及学校的高度赞誉,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支部成员参与设计“美成坊”(我校的二级心理工作站)系列美育类课程,通过具体的美育和劳育实践,让“美”走进学生生活、滋养身心。

党建+社会实践,党员师生“彩绘乡情”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产业帮扶、文化宣传等活动。“妙笔彩绘兴文化,翰墨丹青书乡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成果入选2024首都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获得二等奖;入选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展示活动;获得中央财经大学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特等奖。实践成果受到当地村委的大力称赞与当地媒体的大力宣传。

党建+社会服务,支部师生党员服务烧酒巷村,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文化宣传推广等活动,助力首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走进羊坊店街道什坊院一号院(原京西宾馆)社区,为京西宾馆的老党员提供书法、国画、智能手机使用技能培训覆盖百余人次。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话梅集市,设置文化展示区、创意产品交易区、互动体验区等多个区域,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吸引大量学生参与。2024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支部教师党员带队学校志愿者参与活动保障服务,得到主办方与参会嘉宾的高度赞扬。

图5: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烧酒巷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开展系列活动

经验分享

一、丰富理论学习形式,稳步提升党性修养

支部丰富理论学习形式,突破传统“一人讲、众人听”模式,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及威远炮台等红色展馆和革命老区,开展沉浸式、情景式学习,增强吸引力和代入感。支部紧密结合实践平台,引导党员将理论学习激发出的觉悟转化为服务师生、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升华党性。通过系统化、多元化、实践化的学习形式创新,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成为滋养党性、启迪思想、提升能力的源头活水,推动党员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不断锤炼政治品格,筑牢信仰之基,确保党性修养的持续提升与巩固。

二、 深化“党建+”融合模式,协同助力人才培养与发展

深入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引领深度嵌入中心工作各环节,破解“两张皮”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融入专业实践设计。在社会实践、生涯规划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教师党员协同育人优势。依托专业优势,在服务社会中检验党性、彰显价值。通过这种深度嵌入,党建工作不再是孤立的“自转”,而是与中心工作紧密咬合的“公转”,使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具体岗位上得到生动体现,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目标同向、部署同步、成效同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