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成果 Personnel Training

悠悠中州行,绵绵师生情——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田野考察纪行

2017-11-20

2017年10月21日至28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16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活动。田野考察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教学模式,旨在以实地考察的方式,鼓励师生一同走出课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次汉语言16班的“中州行”之旅以河南省为主要对象,规划了郑州、南阳、洛阳、开封、安阳等五个极具人文气息和历史风情的考察路线。

10月21日清晨,师生一行乘高铁从北京奔向考察的第一站——郑州。中州之行的初站便是河南博物院。在这座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中,文宗理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述中原文明史,从商代青铜器的纹饰到清代精美的雕漆铜镜,一一答疑解惑,使同学们对大象中原的古代文明瑰宝有了较为宏观的认识。

图1 文老师在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惑

图2 周老师和羊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河南博物院

在紧接的南阳之旅中,汉语言的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汉画馆、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其中,南阳汉画馆中关于生活、狩猎、战争、天文等不同方面的石刻画像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汉王朝历史中的诸多风貌,而香火甚旺的武侯祠使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诸葛亮在后世百姓心中的地位。医圣祠则是“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整个布局独具匠心,格调高雅,令人不由对这位医术精湛、解救万民于病痛之中的医者肃然起敬。

图3 师生们在武侯祠前合影

随后的两天洛阳行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关林、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尤其是洛阳的白马寺和龙门石窟为同学们展示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与影响的轨迹。一边身处在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一边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在梵汉对译的比较过程中,佛教文化如何影响到国人的文字观念、文学观念,并逐步产生真正的“外国”文学的概念,学会了以一种更广阔的世界文学视野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与文学。

图4 同学们在龙门石窟卢舍那像前合影留念

10月26日一早,同学们离开了古朴肃穆的京洛古都,奔赴充满市井风情的开封城。至清明上河园,茶坊酒肆中小贩呼喊叫卖,斗鸡赛马锣鼓喧天;至开封府衙,上演包拯断案,表达普通百姓的朴素愿景,至龙庭花园,亭台楼阁,虹卧石梁,菊花各异,岸引长风。无一不是简单、明朗、直率、良善的民间文化的集中体现。

本次田野考察的最后一站回归本源,于10月27日来到了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商周文化名城安阳。师生共同参观了著名的殷墟博物馆和甲骨碑林。不但领略到悠久绵长的汉字文化,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音形义之美,同时也对殷商生活状况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

图5 师生一行在最后一站——安阳东站

10月28日,汉语言16“中州行”田野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期间,师生友爱,同学互助,一路相伴,欢声笑语,每处古刹、每条江河、每个遗迹、每抹朝阳,都是汉语言专业全体师生心中难忘的印记。中原精神的悠远与厚重,古人的悲壮与坚毅,文化遗产的珍贵与神圣,引领着同学们完成了一次从庙堂忠义到江湖侠情、从宗教圣典走向民间市井的精神之旅,于求学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次考察由文宗理老师、周冰心老师、羊玉洁老师带队完成,并提供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