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文化赋能强国建设”:人文经济学学术共同体三周年学术交流专家座谈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顺利召开。会议由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及权威媒体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文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案例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魏鹏举教授主持。会议伊始,魏鹏举教授作为人文经济学学术共同体发起方代表介绍学术共同体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及相关成果,课题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吴苗苗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团队在理论探索、指数体系构建、实践案例研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专家座谈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深化、政策转化、实践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傅才武教授指出,人文经济学应突破传统经济学框架,回归“以文化人”的本质,强调文化资源作为发展要素的独特价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向勇教授从文化科技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人文经济学需在哲理、事理与治理三个层面同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魏建教授强调,当前人文经济学研究应注重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应通过典型区域和城市的经验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文经济样板。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副主编江波教授立足《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人文经济研究专栏介绍人文经济学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并从推进理论体系纵深构建、强化实践导向与产业联动等方面提出深化建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铮教授提出,人文经济学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如何作为要素进入经济体系,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的路径仍需系统梳理。中央民族大学智库办黄斌教授强调应注重文化对其他要素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相关评价体系应警惕“唯高是优”的倾向,注重体现区域差异与发展阶段性。
求是杂志社经济部郭斐然从政策传播视角出发,提出人文经济学研究应推动理论成果转化,增强其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力。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孔少华指出,人文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需构建包括理论、方法、案例与组织体系在内的完整知识框架,推动学术共同体从概念共识走向行动共识。
最后,魏鹏举教授总结指出,人文经济学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原创性学术命题,已逐步从理论倡议走向系统研究阶段。未来,学术共同体将继续深化指数研究、案例提炼与政策转化,推动人文经济学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学术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人文经济学学术共同体三周年历程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深化研究、拓展实践的重要起点。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文经济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协同、多维度推进,唯有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命题,方能真正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
撰稿| 吴苗苗
校对| 常文亚
审核|戴俊骋
终审| 朱飞